近日,中科易工和德州实华签订的PVC产品技改合作项目传来喜讯,该项目已被成功纳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获得国家全力支持。项目编号:2011CBA00500,项目名称:《贵金属高效利用与替代的纳米催化材料》,计划采用二氯乙烷与乙炔直接一步法反应工艺代替目前普遍采用的氯化氢与乙炔通过氯化汞触媒反应的电石法工艺,对传统电石法PVC生产线路进行改造。项目研究内容:优化乙炔和二氯乙烷分子间的催化重整反应,通过能量内部转换,显著降低氯乙烯的生产能耗,创新性地开辟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氯乙烯生产工艺线路。项目成功后,吨PVC电石耗量下降50%,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对原料电石的依赖,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而且采用非汞触媒能完全消除汞污染,彻底解决电石法PVC产业汞污染这一世界难题。
该项目五年预期目标为:1、研制出3种以上新型高效替代贵金属纳米催化材料。2、获得替代毒害有机物的系列产品的制备技术、产业化技术及其应用技术,开发2种以上替代毒害有机物的新产品。3、确立氯乙烯用非汞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和反应条件,催化剂原料转化率大于90%,选择性大于99%,催化活性寿命达到3000小时以上,进行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制氯乙烯的中试验证。4、开发出2-3种用于合成动力锂电池添加剂的绿色新方法,突破替代贵金属基催化剂、高温高压等传统合成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3种动力锂电池添加剂新产品。5、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25-35篇SCI收录学术论文;申报20-30项国家发明专利;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20-30名。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传统电石法生产PVC树脂的工艺,不仅受原料电石影响严重——高耗能、低利润、供应无保证,其工艺中必须的含汞触媒也成为PVC行业发展的瓶颈和最急需变革的难题。中科易工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实践中,大胆创新、勇于借助外力,通过不断的调研和积极努力,于2010年底与德州实华化工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成功纳入国家973计划,标志着中科易工的持续发展有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支撑。